一、概述
吐酸是指病人自覺有酸水由胃中上泛于食管,、咽喉或口腔的病證,。多見于西醫(yī)的胃食管反流病。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(胃酸)反流入食管引起燒心等癥狀,。食管和咽喉遇胃酸可引起損害。而當反流次數較頻繁(一周至少2~3次)或者食管呈現反流的內鏡下典型形態(tài),則被定義為胃食管反流病,。
二、病因
中醫(yī)認為本病由飲食不節(jié),、情志失常引起,。西醫(yī)認為多由于食管下括約肌的功能異常、食管裂孔疝,、腹腔壓力升高(如妊娠)引起,。正常情況下,,食物由食管入胃,食管末端肌束功能正常,,食物停留在胃內,;功能異常,食物反流入食管,。胃內容物包含胃酸,,可激惹食管黏膜引起腹壓升高,從而導致胃食管反流病,,而食管裂孔疝也可造成部分胃進入胸腔而增加酸反流,。
三、臨床表現及診斷
癥見:反酸,、燒心,、胸骨后灼痛、胃飽脹,、噯氣,,嚴重者出現消化道出血、體重減輕及吞咽困難,。亦可引起咽痛,、聲音嘶啞、慢性咳嗽,、哮喘等,。
醫(yī)生依賴于癥狀及患者對診斷性治療的應答。威脅生命的疾病如心臟病,,亦可具有GERD相似的癥狀,,必須排除。為明確診斷,,須行以下檢測,,胃鏡檢查、24小時食管pH值測試(測酸),、食管測壓(測試食管肌肉壓力)等,。
四、并發(fā)癥及危害
1.嚴重食管炎伴有出血時,,可有嘔血和黑便,,以及不同程度的貧血,嚴重者可以危及生命,。
2.反復發(fā)作的嚴重食管炎可以導致食管狹窄,。
3.在嚴重食管炎、Barrett食管的基礎上,,可以發(fā)生食管癌,。
4.可以出現其他食管外癥狀,,如咳嗽、氣喘,、胸痛,、哮喘等。
5.影響工作,,降低工作效率,,降低生活質量。
五,、預防與調護
1.飲食與禁忌
禁食咖啡,、碳酸飲料、酒,、辛辣食品,、橙汁、土豆,、肥膩食物,、薄荷、巧克力等,。
2.生活起居調護
將床頭抬高30°,,睡眠時應采取仰臥位及左側臥位。
六,、中醫(yī)治療
(一)內治法
西醫(yī)治療以一般治療,,藥物治療,并發(fā)癥治療及手術治療,,但部分患者臨床反復發(fā)作,經久不愈,,需長期服用藥物治療,,病人痛苦不堪,使用中藥治療能明顯緩解癥狀,,改善食管慢性炎癥及恢復食管胃的蠕動功能,,中醫(yī)治療臨床應辨別寒熱,治療以泄肝清火,、消食導滯,、活血化瘀、溫養(yǎng)脾胃等法為主,,可加用瓦楞子,、海蛤殼、烏賊骨等制酸藥,。
如癥見胸悶腹脹,,納少便溏,,喜暖怕涼,辨證為脾胃虛寒,,治以溫脾和胃,,方以理中丸合香砂六君子湯加減,中成藥使用香砂六君子丸,、理中丸,。
癥見反酸燒心,胸骨后痛,,噯氣嗆咳,,口苦脘悶,辨證為肝胃郁熱,,治療以清肝和胃,,方以化肝煎合左金丸加減,中成藥使用丹梔逍遙膠囊,。
癥見吞咽不暢或困難,,或有不適感,咽部異物感,,辨證為痰氣交阻,,治以行氣化痰,方以半夏厚樸湯合二陳湯加減,,中成藥使用金嗓利咽丸,。
癥見胸悶脘脹,咽下困難,,咽時疼痛,,治療以健脾活血化瘀,方以血府逐瘀湯加減,,中成藥使用血府逐瘀膠囊,。
如胸骨后梗痛,吞咽困難,,消瘦,,建議至醫(yī)院消化科就診,排除食管癌可能,。
常備中成藥
香砂六君子丸,、理中丸、丹梔逍遙丸,、金嗓利咽丸,、血府逐瘀膠囊。
(二)外治法
1.脾胃虛寒
耳穴貼壓取穴:脾,、胃,、食道,、皮質下、交感
針灸取穴:脾俞,、胃俞,、足三里、章門
2.肝胃郁熱
耳穴貼壓取穴:肝,、胰膽,、食道、胃,、交感,、皮質下
針灸取穴:期門、陽陵泉,、足三里,、中脘、膻中
3.痰郁互結
耳穴貼壓取穴:食道,、胃,、脾、肝,、交感,、皮質下
針灸取穴:陽陵泉、足三里,、中脘,、脾、膻中
4.瘀血阻絡
耳穴貼壓取穴:食道,、賁門,、胃、神門,、皮質下,、交感
針灸取穴:膻中、膈俞,、膈關、期門,、胃俞
七,、日常食療方推薦
茴椒牛肚湯
胡椒10g,小茴香6g,,牛肚1個,,將牛肚浸透洗凈,切片,,與胡椒及小茴香同放鍋中,,加清水適量,,用武火煮沸后,改用文火煲2個小時,,加味精,、鹽等調味后,即可食用,。適用于脾胃虛寒者,。
三仙粥
麥芽15g,神曲15g,,山楂15g,,粳米100g,白糖適量,,先將麥芽,、神曲及山楂煎取湯汁,入粳米同煮為粥,,早晚適量服用,,適用于飲食積滯者。
溫馨提示
1.健康飲食,,進食水果,、蔬菜及低脂食物;抬高床頭可預防GERD,。
2.避免進食后立即臥床,,避免穿緊衣褲,避免進食過晚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