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學也稱為“丹毒“,是由A族B型溶血型鏈球菌引起的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癥。病原菌經過皮膚黏膜的微細損傷侵入組織感染,,故鼻部皮炎、摳鼻,、掏耳、足癬,、慢性濕疹等因素常成為丹毒誘因,,好發(fā)于足背、小腿和面部,。表現(xiàn)為局部出現(xiàn)界限清楚之片狀紅疹 ,,顏色鮮紅,并稍隆起,,皮膚表面緊張熾熱,,迅速向四周蔓延,有燒灼樣痛,。伴高熱畏寒及頭痛等,。
1、注意休息,,避免過度勞累,,積極防治足癬、鼻炎等病灶,。
2,、如病在下肢,則應臥床,,抬高患肢,,可用枕頭將小腿抬高35度—45度角,根治足癬可預防下肢丹毒,,頭面部丹毒的病人可取半臥位,。
3、局部可外涂20%-30%魚石脂軟膏,,或用3%硼酸溶液濕敷,。
4、飲食宜清淡,,不宜辛辣刺激性食物,,多飲水,多食水果,、蔬菜,,如苦瓜、絲瓜,、菠菜,、蘋果、西瓜,、蜂蜜等以利于清熱解毒,。食療方:赤小豆苡仁湯、茯苓紅花粥等,。
5,、養(yǎng)成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,不用利器挖耳,、挖鼻,,用手搔抓足部。
6,、保持皮膚清潔,,應避免抓破,造成再次感染,。
7,、積極配合治療,用藥應正規(guī),、足量,,防止發(fā)展成慢性復發(fā)性丹毒。